历史三单元知识点14篇(完整)

历史三单元知识点第1篇一、秦的暴政:①沉重的赋税(农民要将收获的2/3上交给国家);②繁重的徭役(修建阿房宫、骊山陵墓);③残酷的刑法;秦二世更加的残暴。二、秦末农民起义1、前期:陈胜、吴广农民起义: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三单元知识点14篇,供大家参考。

历史三单元知识点14篇

历史三单元知识点 第1篇

一、秦的暴政:

①沉重的赋税(农民要将收获的2/3上交给国家);

②繁重的徭役(修建阿房宫、骊山陵墓);

③残酷的刑法;秦二世更加的残暴。

二、秦末农民起义

1、前期:陈胜、吴广农民起义:

①时间:公元前209年;

② 地点:大泽乡;

③直接原因:陈胜、吴广因大雨误期,误期当斩。

④根本原因:秦的暴政。

⑤过程:在陈县建立张楚政权。

⑥结果:失败。

⑦意义: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,具有首创精神。

2、后期:项羽、刘邦农民起义:

①项羽巨鹿之战(破釜沉舟、以少胜多);

②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兵直逼咸阳,秦朝灭亡。

三、楚汉之战:

①时间:为期四年;

②结果:刘邦战胜。

③性质:封建统治者争夺最高统治权的战争。

四、评价秦始皇(评价原则:正反两面,史论结合)

千古一帝(功):

①秦始皇统一六国,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混乱局面;

②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,统一文字、货币、度量衡,巩固国家统一,促进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,对后世影响深远;

③北击匈奴,南平百越,扩大疆土,为国家做出贡献。

暴君(过):他沉重的赋税、繁重的徭役、残酷的刑罚,使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。

结论:所以说秦始皇是一个功过参半的皇帝。

历史三单元知识点 第2篇

1、明朝后期的腐败

政治腐败,朝政的混乱,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,土地兼并严重,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。

2、农民起义的爆发和明朝的灭亡

李自成提出“均田免赋”的口号,深得民心。李自成规定了严明的军纪,不许枉杀一人。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。建立政权,国号大顺,以作号召。

1644年,李自成攻进北京城,崇祯帝在绝望中自缢。统治长达276(1368年-1644年)的明王朝,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了。

3、满洲兴起和清军入关

1616年,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,建立大金,史称后金;

1635年,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,次年1636改国号为清。

镇守山海关吴三桂降清,引清兵人关,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。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, 退回北京,最后失败。

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.

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祖国统一的主要措施▲▲▲

一、收复台湾和加强对台湾的管理(东南)▲▲▲

1、明朝末期,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。1662年(清朝),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,收复台湾。被荷兰侵略者占据了38年的台湾,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。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。1683年清军攻入台湾,台湾归入清朝的版图

2、1684年(康熙时)设置台湾府,隶属福建省,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,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。

3、结合史实说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。

①三国时,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,加强了台湾和内地的联系。

②隋唐时,称台湾为流求,台湾和内地的联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。

③元朝时,政府设澎湖巡检司,管辖台湾和澎湖。

④清朝时,1662年郑成功赶走荷兰殖民者,收复台湾。1683年清政府进入台湾,1684年设台湾府,隶属福建省。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,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。

二、对西藏地区的管辖(西南)▲▲▲

1、确立册封__、班禅制度。清初,顺治帝接见五世__,赐予“__喇嘛”的封号;后来,康熙帝赐予五世班禅“班禅额尔德尼”的封号,此后,历代__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;

2、雍正帝时(1727年)开始设置驻藏大臣,代表中央政府常驻西藏,同__、班禅共同管理西藏,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;

3、1793年,清朝颁布《钦定藏内善后章程》,标志着中央政权对西藏地方行使主权达到制度化、法律化的程度。

4、金瓶掣签制度

4、请用史实说明“西藏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”。

①唐朝:与吐蕃是友好关系接受唐朝的册封。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,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。

②元朝:西藏正式成为我国一部分,设宣慰使司都元帅府,由宣政院直接统辖。

③清朝:册封__、班禅,设驻藏大臣,颁布《钦定藏内善后章程》,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。

三.对新疆地区的管辖(西北)▲▲▲

1、康熙三次率军亲征,平定了蒙古贵族噶尔丹叛乱,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。

2、乾隆帝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兄弟的叛乱。(维吾尔族居住在新疆天山南路,信仰伊斯兰教,清朝称之为回部。)

3、设置伊犁将军,(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),驻军设哨,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。

4、请用史实说明“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”。

①西汉:
汉武帝派张骞两通西域,使得此后新疆地区与内地往来日益密切; 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,这是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。

②唐朝:唐太宗先后击败东、西突厥。

③元朝设立了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,加强了以西域的管辖。(新疆)

④清朝: 康熙三次率军亲征,平定了蒙古贵族噶尔丹叛乱;乾隆帝平定回部贵族大小和卓的叛乱;设置伊犁将军,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。

归纳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祖国统一的主要措施和方法:①抗击外来侵略: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,收复台湾。②镇压分裂势力: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兄弟的叛乱。③加强行政管理力度:如设伊犁将军、驻藏大臣,设台湾府。④确立册封制度:清朝确立了对历代__、班禅的册封制度,加强对西藏的管辖。

四、清朝的疆域(如下图)

历史三单元知识点 第3篇

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目录

第7课 汉字与书法

第8课 笔墨丹青

第9课 诗歌与小说

第10课 梨园春秋

第二单元:中国古代文艺长廊

(注意每个内容与时代背景相结合记忆)

1

书法艺术

1、汉字起源和演变:

商甲骨文(最早成熟文字)—商周金文—西周籀文(大篆)—秦统一小篆—汉隶书—三国楷书(钟繇)

2、书法艺术发展

1、秦汉小篆、隶书

2、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书法艺术:王羲之 《兰亭序》

3、隋唐达到新高峰:张旭、怀素狂草;欧阳询、颜真卿、柳公权楷书;书法理论

4、两宋:苏轼、黄庭坚、米芾、蔡襄四大家各具情态

5、明代:平民化、世俗化,强调个性:祝枝山、文徵明

2

绘画艺术

1、起源:新石器时代 壁画,地面画,陶器装饰

2、战国:帛画(《人物龙凤图》)

3、东晋:顾恺之《女史箴图》:提出以形写神

4、唐代:吴道子《送子天王图》:创造法度,雍容华贵

5、宋代:山水画兴起:注重意境

民间风情画:张择端《清明上河图》

6、明清:八大山人:风格奇特; 木刻版画、年画等

7、民间绘画兴起原因:商业兴盛、城市发展、文化普及

8、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特点:一方面盛行注重写实的宫廷和民间绘画;另一方面出现了非功利、主写意的文人画;不求形似,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,表现手法灵活、自由。

3

文学

(一)诗歌

1、《诗经》: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:风雅颂;四言为主(现实主义)。

楚辞:战国屈原新体诗歌《离骚》(浪漫主义)

3、汉赋:司马相如(铺成排比,文采华丽)

4、唐诗:李白、杜甫、白居易

(二)宋词:苏轼、李清照、辛弃疾

(三)元曲:元朝民族歧视,常用散曲抒发愁闷情怀。关汉卿《窦娥冤》

(四)小说

1、唐代:传奇《柳毅传》、《南柯太守传》

2、宋代:话本

3、明清时期兴盛原因:商品经济的发达和市民阶层的崛起。

代表作品:

明:四大奇书(三国演义,水浒传,西游记,金瓶梅)、“三言二拍”;

清:《红楼梦》、《聊斋志异》、《儒林外史》

(五)戏曲

1、原始—汉唐:傩舞

2、唐:梨园

3、两宋:南戏,形成完备的戏曲形式

4、元代(黄金时代,标志戏曲的成熟):杂剧(关汉卿、白朴、马致远、郑光祖为元曲四大家)

5、明:昆曲(百戏之主):王实甫《西厢记》,汤显祖《牡丹亭》

4、清代:京剧,新的高峰

历史三单元知识点 第4篇

第14课 明朝的统治

一、明朝的建立

1368年,朱元璋称帝,建立明朝,定都应天府(今南京)明成祖时迁都北京);他就是明太祖。

二、明太祖加强君权措施

1、在中央: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,权分六部,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。

2、在地方:废行省,设立“三司”。

3、军事上: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, 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,这样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。

4、特务机构:朱元璋设立锦衣卫,明成祖时期设立东厂,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。(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,是明朝君主专制强化的一种表现。)

5、思想上:八股取士

八股取士的目的:加强思想控制

考试的内容:题目必须来自“四书”“五经”;考生对题目的解释,必须是以朱熹的 《四书集注》为标准,不得自己随意发挥。

考试的形式:严格规定,由八部分组成,称为“八股文”。

八股取士的影响: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,不利于社会的进步。

三、明朝经济的发展

1、农业:明朝引进了原产南美洲的玉米、甘薯、马铃薯、花生和向日葵。

2、手工业: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;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;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(青花瓷最为著名)。

3、商业: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;出现了有名的商帮,如晋商、徽商。

历史三单元知识点 第5篇

1、公元前7世纪,最早的哲学诞生

2、第一位自然哲学家“西方哲学之父”泰勒斯:创立了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。

意义:人开始具有自主意识的体现,标志古代西方人的精神觉醒。

3、公元前5世纪:

背景:民主政治发达,商业发展,思想活跃。

智者学派:提倡怀疑精神,反对迷信,强调人的价值、人的决定作用。构成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。

代表人物:普罗泰戈拉。强调人的主题意义,否认神或命运,树立了人的尊严;但过分强调个人主观感受,忽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。

4、苏格拉底:认识人自己;强调知识的作用;最高的知识“善” 开创希腊哲学的新方向。

区别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对知识的看法:“智”强调实际功用;“苏”强调作用;但都强调知识,否定权威。

5、亚里士多德:真理高于一切;自然界是客观真实的存在;创立逻辑学;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,希腊哲学的理性精神发展到顶峰。

历史三单元知识点 第6篇

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

【课程标准】 知道西欧中世纪城市既是工商业者的聚集地,也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。以巴黎大学、牛津大学的兴起为例,初步认识欧洲的早期大学。

自由和自治的城市

(1)背景:西欧农业技术提高,农业剩余产品增加,商业贸易发展,人口增长。

(2)表现:旧的城市复苏,新的城市不断产生。

城市居民的身份

(1)由来:手工工匠和商人是城市的基本居民。农奴在自由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,就获得市民的身份,从此享有自由。

(2)生产生活:手工业者主要从事小商品生产,家庭既是生产作坊,也是店铺。商人专事商业和贸易,通常比手工业者富裕。

(3)发展:市民阶级形成,随着发展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、商人和银行家等,他们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。

大学的兴起

(1)背景:随着经济的发展,许多希腊、罗马的古典著作开始在西欧传播,阿拉伯文化也不断传入西欧。

(2)兴起:12世纪,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气象,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“最美好的花朵”。

(3)发展:12世纪,巴黎出现了许多教会学校和教师私人办的学校。巴黎教师组成教师行会,选举会长管理学校;13世纪,巴黎教师行会得到罗马教皇和国王的支持,自治权利得到了保证。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免赋税特权、司法特权、教育自主权。

(4)课程设置:基础课程包括文法、修辞、逻辑、算术、几何、天文和音乐;专业课程包括法学、医学、神学。学完基础课程后进入专业课程。课程设置一方面受-会的影响,另一方面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。

历史三单元知识点 第7篇

重点: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、《天朝田亩制度》

难点:《天朝田亩制度》的评价、

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

1、太平天国运动:1851年--1864年;

2、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等创立的拜上帝教结合了:西方基-督-教教义、中国儒家思想、农民平均主义;

3、1851年,金田起义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。

4、永安建制(永安分封诸王)标志着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。

5、1853年定都天京,太平天国形成和清朝对峙的局面。

6、定都天京后,太平天国组织了北伐、西征、东征

7、太平天国革命纲领:早期有《天朝田亩制度》是太平天国建国纲领,是几千年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;也是无法实行的空想;后期有《资政新编》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;

8、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标志的是:1864年7月天京的陷落;

9、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: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。

10、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:

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几千年农民战争的最高峰;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;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最早的探索;对后来的民主革命有重要影响。

历史三单元知识点 第8篇

一、《红楼梦》

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长篇小说 ,又名《石头记》。前80回曹雪芹定稿创造,后40回由高鹗整理续写。仅重点塑造了贾宝玉、林黛玉等反抗传统礼教、追求个性解放的典型人物形象,还热情地歌颂了被奴役、被蹂躏的奴婢进行抗争的精神,愤怒地批判了以专制家长为代表的顽固势力。

二、 昆曲和京剧

1、昆曲的代表作

汤显祖创作的《牡丹亭》、洪昇的《长生殿》、孔尚任的《桃花扇》等。清朝前发展到顶峰,清朝中期以后,由于脱离广大民众和现实生活,昆曲逐渐走向衰落

2、京剧

1790年,由徽商出面组织四大徽班先后到北京献艺,徽调不断吸收昆曲、秦腔、京调、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,加以创造和改进,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剧种“皮黄戏”——京剧诞生。

初一学生如何学好历史

1、读是学习的第一步,因此一定要重视初一历史的阅读。再次还要有选择的对待课本的小字内容,它一般是对大字内容的详细补充,主要是加深理解之用途,但并不是全部需要掌握,因此要在教师指导下有选择阅读,并注意关键语句。

2、理解是有效记忆的基础,是正确运用知识解决初一历史课中问题的前提。因此一定要重视培养。没有理解就不算入门,更无法精通。要理解必须用心学多思考。

2初一学生学习历史要学会找重点

首先要了解课本的基本结构。一般说历史课本的每一课通常分为几部分内容,大字部分是该课的主要内容,要学会分析历史课程中哪些部分是重点,那些不是重点,哪些内容是要求一定要记住的,哪些内容属于了解就行的,只有把握了重点,才能在学习中做到有的放矢,对知识的掌握才能更加牢固。

3初一学生要学会找到历史中的兴趣

新课程下教材中的图片明显增多,图文并茂。但我们往往觉得太陌生,不太感兴趣,因为图片中的人和事离我们太遥远。如果是我们自己“参与”的或自己熟悉的人和事的相关照片,我们的关注程度可能就大不一样了。

通过自己搜集图片、资料,你所记住的就不仅仅是几个枯燥的时间、数字和人名了,而是带着一种深深的情感去认识这段历史,那么这段历史中的人和事也就被你赋予了情感色彩。


历史三单元知识点 第9篇

比如看到高中历史必修(2)目录,总共有五个单元22课内容,要先记住每个单元标题、每课的标题,往往考试时的答案就是标题,如20XX年广东高考38题(1)答案就是“新航路的开辟、殖民扩张与掠夺等”。

如高中历史必修(1)第五单元讲到十月革命经过时,可以用口诀记忆:“二月革命掘沙皇,四月提纲指方向。七月事件抛幻想,十月革命见曙光”。

可以参照汕头市高中历史教研员王溅波主任所编的《高中历史重大标志性时间速记表》来记忆,如记忆近代史上列强的五次侵华战争 ①.鸦片战争(1840~1842年) ②.第二次鸦片战争(1856~1860年) ③.甲午中日战争(1894~1895年) ④.八国联军侵华战争(1900年) ⑤.抗日战争(1937—1945)

如记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、发展历程,可以用曲 线图表示

如记忆《南京条约》内容打一谜语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专有名词:“爷爷、奶奶、爸爸、妈妈和我都是商人”,谜底为“五口通商”。

高中怎么学好历史

在学习高中历史中充分运用观察的方法听课。

最好是听新课前,自己先预习老师下堂课所讲内容。看看自己在无人从旁指点的情况下,到底能理解哪些知识点,同时实在钻不懂、弄不明白的有些什么。这样在听课时,你的注意力就会比较容易集中在那些“症结”上,会全身心动用你的耳、眼等感觉器官。

古语云:学而不思则惘。这在听高中历史课时应表现在,认真听老师讲解,勤奋思考,积极回答问题,跟着老师的思路走,边听边思考,让大脑充分运转。历史课需注意历史事件的背景、过程、意义与影响,以及那些必记的年代。以上这一切必须是在边听边思索的统一过程中进行。如哪个地方有些费解,马上在本上简单写两三个字,如:“注意”、“未懂”,以便课下找老师或同学弥补。如老师讲得透彻精彩,也可简单记一下:“精彩”、“有说服力”,以作为日后自己阐述问题的借鉴。

一些高中历史老师的讲课风格存在差异,作为学生不要过多受此影响有的老师讲课风趣,有的逻辑性强,还有的讲课信息容量大。你要善于边听边分析边归纳。打个比方,老师这节课讲了一百句话,你就要分清楚哪些是结论性语言,哪些是说明性语言,哪些是过渡性语言,这些语言彼此关系如何,重点要记住哪几句。

历史三单元知识点 第10篇

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

【基础解读】

一、四大发明

1、概况:火药、指南针、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。

2、四大发明的产生与传播:

(1)造纸术。西汉前期,中国已经有了纸。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,人称“蔡侯纸”。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,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。

(2)印刷术。隋唐之际,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。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,人们已经使用了彩色套印技术。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。

(3)火药。唐末,火药开始用于军事。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、火箭、火炮等。宋朝为了抵御辽、西夏和金的进攻,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。

(4)指南针。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中国在战国时期发明的“司南”。后来,人们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,制成指南针。北宋时,指南针应用于航海。

(5)传播。

a 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,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。

b 火药传入欧洲,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,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。

c 指南针的使用,促进了远洋航行,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。

d 欧洲人还借鉴中国的印刷术,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,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,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。

二、《九章算术》和珠算

1、《九章算术》成书于东汉,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十进位值制记数法,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。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。

2、珠算

珠算运算法编成歌诀流利顺口,配合小九九和十进位值制记数法,运算如飞。明清时期,珠算应用得到普及和发展。明朝时,珠算法已传播到朝鲜、日本、东南亚以至世界其他地区。

三、石氏星表和浑仪

1、中国是天文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。

2、中国古代天象观测记录,是世界公认最悠久最系统的。

3、编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。

4、《石氏星表》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,保留了一百多颗恒星的赤道坐标数据,对天文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。

5、为了更好地观察天象,古代中国创制了许多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,如浑仪、简仪等。

四、《授时历》和四大农书

1、夏朝时,我国就有了历法《夏小正》,商朝改进为“殷历”。

2、元朝时,郭守敬编订的《授时历》,集前代各家历法优点之大成,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。

3、四大农书。

(1)西汉汜胜之的《汜胜之书》;

(2)北魏贾思勰的《齐民要术》;

(3)元朝王祯的《农书》;

(4)明朝徐光启的《农政全书》;

(5)特点:是中国古代成就卓著的四大农书。

《齐民要术》是我国现存最早、最完整、最系统的—部古代农业科学著作。

五、《伤寒杂病论》和《本草纲目》

1、西汉编定的《黄帝内经》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。

2、东汉末年,张仲景的中医专著《伤寒杂病论》。创造性地提出辩证施治的方法,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,被后世医家誉为“万世宝典”。

3、李时珍,写成药物学巨著《本草纲目》,对中药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。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。被誉为“东方药物巨典”。

历史三单元知识点 第11篇

1、文帝和景帝时期,奖励耕作,提倡节俭,并以身作则,(掌握第12课课本正文和小字中文帝节俭的例子)重视“以德化民”,国家富裕(景帝后期国家的粮仓丰满,府库里大量的铜钱多得无法计算),历称这一时期统治为“文景之治”。

2

2、为巩固中央集权,实现大一统,汉武帝采取了以下措施:(重要问答题)

(1)政治:接受主父偃的建议,用诸侯国内建小侯国的方法削弱诸势力,加强中央集权 (2)经济:收归盐铁经营权和铸币权,统一铸造五铢钱

(3)思想:接受董仲舒的“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”建议,排斥其它学说,大兴儒学教育,在长安设立太学(古代学府,以儒家的五经为教材)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(4)军事:依靠卫青、霍去病反击匈奴,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

影响:汉武帝时期,西汉王朝在政治、经济、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,进入鼎盛时期。

3、公元9年,外戚王莽夺取政权,西汉灭亡。不久,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-。公元25年,参加农民起义的西汉皇族刘秀称帝,定都洛阳,史称东汉。刘秀就是光武帝。东汉中期以后,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,政治十分黑暗。

历史三单元知识点 第12篇

一、两汉时期科技文化昌盛的原因:

①政治上:国家统一,社会稳定。

②经济上:封建经济的大发展;

③民族关系上:民族融合,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加强;

④对外交往:丝绸之路的开辟。

二、科技文化成就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出现在西汉时期。

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原料:树皮、破布、麻头和旧鱼网。优点:_原料易得,物美价廉。

造纸术发明的意义:促进了文化的传播,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。

佛教在中国大为传播:

(1)原因:它的教义,迎合了统治者麻痹人民斗志的欲望,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提倡和扶植。

(2)影响:佛教的传播,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。

道教在中国得以传播的原因:迎合了封建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欲望。


历史三单元知识点 第13篇

(一)双百方针的提出

1、背景

①经济: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,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;

②政治:社会主要矛盾变化,如何调动知识分子积极性建设新文化;

2、文化方针制定:1956 “百花齐放、百家争鸣”

3、成果:小说、散文、诗歌、话剧、电影、史学

(二)遭遇曲折

1、1957年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,双百方针受到严重干扰和损害;

2、双百方针受到严重破坏

(三)文艺的春天

1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,重新落实双百方针

2、成果:

①作品数量大增,题材更加广泛

②学术,科技领域也不断创新

③一度被撤销的社会学伦理学政治学心理学等学科相继恢复,并发展了不少新的学科

④“三下乡”活动

⑤频繁与外国学者交流学术经验

历史必修三岳麓版知识点相关

历史三单元知识点 第14篇

一、明朝的建立

1368年,朱元璋称帝,建立明朝,定都应天府(今南京)明成祖时迁都北京);他就是明太祖。

二、明太祖加强君权措施▲▲▲

1、在中央: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,权分六部,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。

2、在地方:废行省,设立“三司”。

3、军事上: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, 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,这样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。

4、特务机构:朱元璋设立锦衣卫,明成祖时期设立东厂,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。(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,是明朝君主专制强化的一种表现。)

5、思想上:八股取士

八股取士的目的:加强思想控制

考试的内容:题目必须来自“四书”“五经”;考生对题目的解释,必须是以朱熹的 《四书集注》为标准,不得自己随意发挥。

考试的形式:严格规定,由八部分组成,称为“八股文”。

八股取士的影响: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,不利于社会的进步。

三、明朝经济的发展

1、农业:明朝引进了原产南美洲的玉米、甘薯、马铃薯、花生和向日葵。

2、手工业: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;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;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(青花瓷最为著名)。

3、商业: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;出现了有名的商帮,如晋商、徽商。

推荐访问:知识点 单元 历史 历史三单元知识点14篇 历史三单元知识点(集合14篇) 历史三单元总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