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经验材料写作指南,老机关总结(范文推荐)

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经验材料写作指南,老机关总结(范文推荐),供大家参考。

2022年经验材料写作指南,老机关总结(范文推荐)

经验材料写作指南(老机关总结)

 

 

经验材料是一种常用文稿,被广泛运用于经验交流会、现场观摩会、总结表彰会、各类座谈会和报纸、刊物之中。

一、经验材料的定义、种类和基本特点

(一)经验材料的定义

我们经常撰写经验材料,但要给它下个准确的定义,却并不那么容易。查阅近些年出版的一些应用文写作书籍,大多没有专门介绍经验材料的章节,有的虽然在某些章节中有所涉猎,但还没有看到有关它定义的文字。国家权威辞书《辞海》《汉语大辞典》《新华词典》,均没有“经验材料”这个词条。定义,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东西。探讨经验材料的写作,不应该忽略它的定义这个最基本的问题。怎么给经验材料下个简明、准确、便于把握的定义呢?我们不妨采取“分解结合”的方法,把“经验材料”这个偏正词组,先分解为“经验”和“材料”两个词,分别明确它们的词义,然后再把这两个词的词义有机贯穿起来,根据我们的实践体验去“顾名思义”,就能比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。经验,《辞海》的解释是:泛指由实践得来的知识或技能。这是从广义上讲的,我们从狭义上可理解为,经验就是由实践得来的认识、体会、感受。材料,《辞海》《新华词典》均解释为“资料”。这也是泛指的概念,从我们的实践看,材料通常就是指应用文稿。比如,我们在机关工作,经常问一些同志:“你们最近在干什么呢?”回答是“写材料”。这里的材料,显然是指应用文稿。这两个词的词义明确了,我们把它们贯穿起来,“顾名思义”,就可以下这样的定义:经验材料就是介绍人物、单位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、体会、感受的应用文稿。那么,撰写经验材料,就是作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,依托某个单位或人物的实践,对他们分散的、零星的、具体的做法、体会、感受,加以分析、综合、概括、提炼,形成主题鲜明,思想深刻,内涵丰富,具有启示借鉴、导向示范作用的应用文稿。

(二)经验材料的种类

经验材料的种类很多,按照不同的标准,可以作多种多样的划分。这里就机关干部常见、常写的经验材料,介绍一下其大体分类。

按写作对象来划分,可以分为个人经验材料和集体经验材料。个人经验材料的主体是某个人,介绍的是某一个人的做法、体会,如:《想干事,谋创新,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合格县长》、《在抓基层的实践中树立起党委书记的良好形象》,就是个人经验材料。集体经验材料的主体是某个单位,介绍的是某个行政单位或一级组织的做法、体会,如:《靠改革创新求发展,在不断解决新矛盾新问题中推动“五大发展理念”全面落实》、《用先进思想文化建校育人,努力打造全省一流名校》,就是集体经验材料。集体经验材料又可分为全面建设的经验材料和单项工作的经验材料,前者如《XX市落实习主席“五大发展理念”要求,加强全面建设的基本经验》,后者如《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“双三好”活动深入开展,努力实现新形势下双拥工作的新突破》。

按照材料内容的侧重点来区分,可分为做法型经验材料和事迹型经验材料。做法型经验材料,主要立足于工作指导,重点介绍是“怎么做的”、采取了哪些有效办法和措施,寓经验于“做法”之中,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“做法带经验”。如:《抓住“四个环节”,完善“四种机制”,走出一条理论联系实际规范化的路子》《实行“三考三评三挂钩”的考评机制,激发基层干部爱岗敬业的内在动力》,就属于做法型经验材料。事迹型经验材料,主要着眼于树立样板,重点是介绍“做了什么”,效果怎么样,寓经验于“事迹”之中,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“事迹带经验”。如:《扎根基层干事业,无怨无悔作奉献》《并肩担使命,携手建功业,做带领单位拼搏进取的一对好主官》,就属于事迹型经验材料。

按照用途来分,可分为会议介绍经验材料、座谈发言经验材料以及上报经验材料、通报经验材料、报道经验材料等。它们的差别,主要是使用场合、行文方式、媒介载体有所不同,核心内容并没有多大差异,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。

(三)经验材料的基本特点

所谓特点,就是一事物别于它事物的独特之处,反映的是该事物内在本质属性所表现出的外在特征。经验材料作为应用文的一种,当然具有应用文的一般特征,如:主题鲜明、观点正确,结构严谨、条理清晰,内容充实、思想深刻,文字准确、语句流畅,等等。但同时又有别于其它应用文稿的“独特之处”,即反映其自身本质属性的鲜明特点。概括起来,主要有这样几点:

一是主题的鲜明时代性。古人讲:“文当合为时而作”。任何进步文章都是为所处社会、时代服务的。也只有深刻反映与时俱进、波澜壮阔社会实践,体现汹涌澎湃、奔腾向前时代潮流要求的文章,才有意义、有生命力。经验材料作为一种为人们开阔思想眼界、拓展实践领域、创造性开展工作提供经验借鉴的文稿,客观地、必然地要求它的主题与时代精神相一致。如果它的主旨背离了时代要求,材料所提供的“经验”,就没有什么意义,就不会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和广泛传播,也就达不到树立样板、指导工作的目的。纵观那些有份量、有价值的重大经验材料,无不是时代精神的产物,都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。

二是主体的先进性。这是经验材料的基础和前提,也是它区别于一般应用文稿的显著特点。主体的先进性,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。一个是,经验材料的写作对象,本身就是在某一方面取得突出成绩、做出重要贡献的模范人物或先进集体。也就是说,他们必须具备介绍经验的“资格”。另一个是,写作对象的经验,必须具有超前性、引领性、指导性。也就是说,他们的做法、措施和体会、感受,必须带有规律性、真理性,能够开阔人们的思维空间,启迪人们的思想智慧,引导人们的实践行为。我们写作经验材料,往往要对写作对象进行深入的考察了解,一个重要着眼,就是看他们在同类中是不是最先进的,是不是够介绍经验的“格”;
他们的经验有没有总结推广价值和普通指导作用。

三是材料的真实性。经验材料不同于文学创作,它的材料必须钉是钉、铆是铆、实打实,来不得半点虚假造作。那种虚假的、含水分的材料,无论对写作对象本身,还是对作者、对基层建设,都将造成不良影响,甚至产生严重后果。这就要求,材料中介绍的写作对象的思想认识,必须“源乎行、发乎心”,是他们发自内心的真实的领悟、感知和看法;
他们的做法、措施,必须实实在在、客观真实,是他们躬身实践、亲自做过的;
他们的经验体会,必须感情真挚、感受真切,是他们在“认识——实践——再认识——再实践”的循环往复中,形成的真切体验和智慧结晶。

四是写法的叙述性。叙述,也叫陈述,就是作者在写作过程中,按照一定的结构和逻辑关系,平铺直叙地介绍人物、事件的来龙去脉,前因后果。经验材料主要是介绍先进事迹,总结先进经验,而不是发表看法、谈论意见。因此,在写法上,应当采取叙述性手法。一篇经验材料,不论结构如何,篇幅长短,分哪几个方面,都应当用陈述的方法,自描式地去介绍写作对象是“怎么想的”、“怎么做的”、“体会感受是什么”,使人听了清楚,看了明白,学起来便于操作和把握。

二、经验材料的结构和写作过程

(一)经验材料的结构

俗说话,水无常势,兵无常形,文无定法。这是符合辩证法的。文章本来就应该百花齐放、推陈出新,不应该千篇一律、墨守成规。经验材料应该如何结构,也没有统一的规定和要求。这里就常见的结构形式,作个简单的介绍。一般来讲,经验材料由标题、引言、正文、结尾四个部分构成。

标题,俗称题目。它是从文章主旨中提炼、抽象、概括出来,集中反映文章主题的极其鲜明、准确、精练的短句。经验材料以单行标题的居多,也有在主标题下面加副标题的,称为双行标题。双行标题的正题,标明的是文章的主旨,副题标明的是什么人(或单位)、哪个方面的经验,如:《固信念、立标准、正形象——XX市党政机关进行保持共产党人先进性教育的基本做法。》

引言,也叫前言、导语。它位于全文开头,独立成段,是说明性文字。其作用是向人们提供材料背景,并导入正文。以集体经验材料为例,引言一般应包括下列要素:①单位的自然情况,包括单位名称、历史沿革、担负任务、编制情况等;
②单位工作、建设的发展进步,或经验的由来;
③取得的主要荣誉;
④导入正文的过渡性语言。

正文,是经验材料的主体部分。写作对象是“怎么做的”、“效果怎么样”、“有哪些体会”,都集中体现在这一部分。正文一般要分为若干部分来分述,部分与部分之间,也有个结构问题。正文的结构通常有纵式、横式、纵横结合式三种模式。纵式结构,就是按照递进关系组织材料、安排内容,它的特点是部分与部分之间由浅到深,层层递进,步步深入。横式结构,就是按照并列关系组织材料、安排内容,它的特点是部分与部分之间平行并列,各述其事,独立成章。纵横结合式结构,就是纵中有横,横中有纵,兼有纵式横式结构的特点。一篇经验材料具体采用哪种结构方式,应根据材料的用途、写作对象的实际情况而定,没有一定之规。

结尾,位于全文最后,通常也是独立成段。它的作用是收束、归结全文。经验材料的结尾,通常包括谦词、希望、决心三方面的要素。需要说明的是,结尾不是经验材料必备的部分,有些经验材料正文结束,全文也就嘎然而止了。

(二)经验材料的写作过程

经验材料的写作,通常有以下几个步骤:

1、调查研究,占有素材。写作经验材料,作者受领任务后,首先要做的工作,就是进行调查研究,大量掌握素材。搞好调查研究,要注意做到这样几点:一是调查要有计划。调查什么问题,到哪几个单位,找哪些类型的人,采取什么方式,都要有计划,列出详细的调查提纲,并事先通知给调查对象,让大家提前做好准备。二是调查要深入。就是要“下马观花”,深入实际,深入群众,深入解剖。既要接触写作对象,又要接触他们的领导机关和基层单位;
既要听取汇报、组织座谈,又要实地考核、考察;
既要搞必要的统计、问卷,又要进行个别交谈;
既要了解基本做法、事迹,又不放过细尾末节的具体情况。三是调查要客观。下去可以带着丰富的思想,但不能带着成见和框框。要尊重基层的同志,倾听他们的意见和看法。与调查主题有关的要听,一时看起来与主题关系不大的也要听;
赞扬写作对象的话要听,指出不足、提出批评的话也要听;
确定的调查对象的意见要听,主要找上门来反映情况的也要听,防止主观臆断和片面性。四是要边调查边研究。调查的过程也是研究的过程。调查人员要开动脑筋,边调查、边思索、边记录,特别是要把别人讲的有用的观点和材料记下来,把自己产生的思想“火花”和新鲜感受记下来,把好的概括和生动语言记下来。通过思考、调理、加工,力争在调查研究阶段,就能理清材料写作的大体思路。

2、潜心思索,提炼主题。主题也叫主题思想、中心思想。它是一篇材料所显示的主旨或总的思想意义。主题是通过对材料提炼、概括而得出的思想结晶,是全稿的核心和灵魂。主题好,画龙点睛,很提神;
主题平淡,听着没劲,引不起关注。提炼主题的基本要求,一是要深刻,“见人所未见,发人所未发”,触及事物本质;
二是要新颖,要与时俱进,耳目一新,不同凡响;
三是要集中,抓住主要矛盾,不能面面俱到,散乱无力。提炼主题通常有这样几种方法:①从写作对象的材料中提炼主题。主题蕴藏在纷繁的材料之中。作者要对调查中得来的大量材料进行认真分析比较,潜心思索研究,看这些材料贯穿着一根什么样的“红线”,潜藏着一个什么“思想”,然后把这根“红线”、这种“思想”抽取出来,就是这个经验材料的主题思想。②根据时代和形势的需要提炼主题。前面说到,时代性是经验材料的鲜明特点,经验材料总是为适应形势任务的需要而撰写的。我们把时代提倡什么,形势需要什么,基层正在干什么搞清楚了,瞄着“提倡的”、“需要的”、“正在干的”去思考提炼,就能概括出比较新颖深刻的主题思想。③根据基层建设遇到的难点、热点问题提炼主题。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,会使基层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,面对这些新的情况和问题,人们一时又难以找到有效的应对措施,产生“老办法不灵、新办法不明”的困惑。我们从写作对象的创造性实践中,提炼出带有办法、对策性的主题,就能写出有说服力的经验材料。

3、拟定提纲,分配材料。主题确定后,就要拟写提纲,区分材料。拟写提纲,就是设计、安排材料的整体框架。提纲可以拟的详细一些,也可以粗略一些,由作者视情况而定。一般来说,提纲还是拟的详细些为好,这样写起来脉络清晰,思路连贯,可以一气呵成。比较完整的提纲,应该有准确表述的大题目、各部分题目及每个部分的小观点和小观点里的层次,有导语和体现各个部分、各个观点中心思想的骨干语句,有衔接部分与部分、段落与段落、层次与层次之间的过渡性语言。在拟写提纲的过程中,还有一项工作,就是分配材料。要把拟写提纲与分配材料结合起来,融为一体,通盘考虑。在拟写提纲的同时,就要把各种素材,包括情况、做法、效果、体会、事例、数据等,哪些先说,哪些后说,分别往什么地方用,设计好、安排好。

4、呕心沥血,写出新意。提纲确定下来之后,就动手写作。重大经验材料的写作,一般由几个人来共同完成。写作的方式通常有两种:一种是集体式。就是参与起草的同志聚在一起,大家集体研究,共同措词,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往下写。这种写法的好处是,初稿就充分吸收了大家的智慧,写出来的稿子稳定性比较大。但写作进度相对要慢一些。另一种是分散式,就是起草的同志每人分上若干问题,分头去写,然后集体通稿。这种写法的好处是,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、创造性,拿出初稿的时间也会快一些。但由于是分头作业和囿于个人智慧,有时会出现质量不高、文风不一、内容重复等问题,给通稿带来困难。不论是集体式还是分散式,文稿的起草过程都是一个十分艰苦的创造过程。作者只有穷思竭虑、呕心沥血,才能写出有新意、高质量的经验材料来。

5、反复修改,精益求精。这一步也很重要。我们常说,好稿子不是写出来的,而是改出来的。虽然不尽客观,但确有道理。“文章不厌百回改”。一篇文稿,每改一遍,总会有新的进步和提高,因为人们的认识在不断地深化。所以,初稿出来后,不要急于出手,要广泛征求意见,反复进行修改,使之不断完善,精益求精。修改文稿,首先要着眼大处,看各级标题是否有新意,能否立得住,是否准确凝炼地概括了所属材料的主题思想;
总结的经验体会,符不符合形势任务的需要,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性怎么样。接下来要审视文理,看结构是否严密,逻辑关系是否顺畅,文气是否贯通,用例是否典型。最后再斟酌词句,看表述是否准确,用词是否恰当,语言是否优美,标点运用是否正确。这样,经过多次反复修改,写出的经验材料才可能成为“精品”。

三、经验材料写作需要注意把握的问题

写作经验材料,要特别注意把握好这样几个问题:

第一,调查要深入细致。调查研究、掌握素材,是写好经验材料的基础和前提。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:“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”。我们套用这句名言,也可以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写作权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。经验再丰富的写作高手,不了解写作对象的情况,不掌握大量素材,是写不出好的经验材料来的。而要掌握情况、占有素材,就必须进行调查研究。调查研究阶段,是整个写作过程中最贴近实际,最生动活泼,最富创造性的阶段。因为新颖的思想,重要的观点,典型的材料,生动的语言,基本的路数,大都产生在这个过程中。宋代朱熹说:“问渠哪得清如许,为有源头活水来”。调查,就是到基层建设的实践中吸取营养,采集“源头活水”。调查是“十月怀胎”,写作是“一朝分娩”,调查搞好了,写作就成功了一大半。所以,写作经验材料,一定要高度重视、切实抓好调查研究这个关键性环节。

第二,立意要宏阔高远。“文以意为主”,是中国写作理论中的一条宝贵经验。魏文帝曹丕提出“文以意为主,以气为辅,以词为卫”。唐代杜牧也认为:“凡文以意为主,以气为辅,以辞章彩句为之卫兵。……荀意不先立,止以文彩辞句绕前捧后,是言愈多而理愈乱。”可见,写文章立意是第一位的。写作经验材料,也要把握“以意为主”的要求,力求做到立论宏阔,立意高远。这就要求作者必须准确把握时代脉搏,紧跟时代进步潮流,善于站在时代客观要求的高度,来看待、统揽和提炼、总结写作对象的具体认识、做法、事迹、体会。只有这样,才能写出具有鲜明时代性、强烈感染力和普遍指导作用的高质量的经验材料。

第三,视角要新颖独特。写作经验材料,最忌讳主题平谈,观点陈旧,没有新意。经验材料的“经验”,本身就含有新鲜、独特的意思,是“独家产品”。如果你知、我知,人人皆知,就无所谓经验,也没有必要去总结和推广。所以,写作经验材料,必须“见人所未见”,努力在求“新”上动脑筋、下功夫。当然,经验新与不新,关键取决于写作对象本身,但作者的思想观念、看问题的角度和怎样去提炼、概括也很重要。就作者本身来讲,只有观念先进、思维超前、视角独特,才能写出主题鲜明、观点新颖、经验新鲜的材料来。这就要求我们,必须具有求异性思维,善于用新的观念、新的视角去审视和分析写作对象的所思所想、所作所为,从而提炼概括出新鲜经验来。

第四,文风要庄重朴实。这方面主要把握两点:一个是,内容必须真实。这是对作者最基本的要求。经验材料既不能有什么写什么,又不能想怎么写就怎么写。写作过程中,作者当然要对调查得来的材料进行去粗取精、去伪存真、由此及彼、由表及里的分析加工,并经过总结、提炼、概括,形成问题集中、内容充实、条理清晰、文脉畅通的文字材料。但这种加工、提炼、概括,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,不能随意拔高,任意夸大。要坚决反对那种经验不足就“凑”,思想境界不高就“拔”,事例不够就“编”的错误做法,确保材料的真实可信。另一个是,语言要准确、平实、朴素。所谓准确,就是表述要准确无误,恰当真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,经得住推敲。

 

推荐访问:机关 写作 经验 经验材料写作指南 老机关总结 写好机关材料技巧